8月18日晚,23個國家的近百名捷途車主粉絲踏著青石板而來,衣袂間還帶著異國風與霧,與開封的花香撞了個滿懷。
這是第八屆捷途粉絲文化節的現場。非遺糖畫的糖漿還在石板上勾連出汴京輪廓,混動引擎的低鳴已與點茶師傅的茶筅聲撞個滿懷。穿宋制圓領袍的車主正用手機直播32變電動座椅的魔術,漢服姑娘舉著點茶碗研究車載冰箱的溫控……
就在這古今交響里,捷途山海L7 PLUS揭開了面紗。作為這場盛宴的主角,這款長續航豪華電七座SUV帶著限時權益價12.99萬元起的誠意,把"旅行+文化"的故事,從開封的屋檐下,駛向了更遼闊的“山海”。

新勢力的“破壁者”
開封龍亭公園的暮色里,山海L7 PLUS的“行”字大燈閃耀,像是戰書宣言。
論空間:
當新勢力還在為“冰箱彩電大沙發”劃界時,這輛長4810mm的SUV正用32變電動七座重構規則——11處電動調節鍵按下,三排座椅便如活物般舒展,4種躺平模式一鍵鋪展成3米大床,2820mm軸距里藏著的,是比MPV更懂家庭的空間語法。12層云朵舒享座椅裹著20mm發泡層,連二排131°的電動仰角,都在嘲笑“舒適即豪華”的陳詞濫調。
論續航:
220km純電續航是張精準的通勤日歷。32.66kWh電池把一周的接送娃、逛超市裝進電量表,1700km綜合續航更是張隱形地圖,從開封到杭州的距離,只需70L油箱打個哈欠。75kW快充20分鐘補能30%-80%,比咖啡館續杯還快;6.6kW外放電拖著四個電磁爐沸騰時,露營的煙火氣里,早沒了“續航焦慮”的立足之地。
論動力:
1.5TGDI混動發動機的44.5%熱效率,是給“高速乏力”的反擊。265kW綜合功率推著車身7秒破百,180km/h的持續高速能力,讓“混動跑不快”成了舊聞。CDC電磁懸掛每秒100次的阻尼調節更絕,過減速帶時車身穩得像擱在云朵上,26處濾振襯套把顛簸嚼成了綿絮——新勢力標榜的“底盤質感”,在這里成了標配。
論安全:
86%高強度鋼焊成的籠式車身,藏著25000N?m/deg的倔強。這數字比肩沃爾沃的扭轉剛度,配合1500Mpa熱成型鋼,連電池都穿了1300兆帕防護甲,IP68防水讓1米水深48小時的浸泡毫無壓力。5A健康座艙里,母嬰級面料把甲醛鎖死在0.01mg/m³以下,連呼吸都成了享受。
論智能:
獵鷹500駕駛輔助正撕新勢力的“智能優越感”。20條跨層泊車路線的記憶里,藏著對商場車庫的了如指掌;城市NOA(25年Q4 OTA)將讀懂紅綠燈的眼色,15.6英寸向日葵屏隨語音轉頭時,TOUROS3.0系統流暢得像在玩手機。更狠的是整車+三電終身質保,這張寫著“首任車主”的承諾,比任何“用戶共創”都實在。
論價格:
當12.99萬的限時權益價撞進市場,疊加3.3萬預售禮包的重量,那些用“新”字筑墻的品牌忽然發現:山海L7 PLUS的七大同級唯一,早已不是單項超越,而是在家庭出行的賽道上,砌起了一道讓后來者望塵莫及的高墻。

車輪碾過之處,皆是文明碼頭
23國車主粉絲走過龍亭公園的青石板,把開封的宋韻與全球的風景連綴成篇。捷途用七年時間織就一張網:190萬輛累計銷量是經線,23國用戶的認可是緯線。在第八屆粉絲文化節這天,終于繡出"全球同行"的紋樣。

第八屆粉絲文化節的請柬,更像張文明通關文牒。這些細節里藏著捷途的出海邏輯:不是把車賣到海外,而是讓中國的"旅行+文化"成為世界的通用語。
數據在故事里更顯分量。創業六年銷量破55萬的"捷途速度",1-7月348813輛的累計銷量,都是這場文化遠征的輜重。方盒子家族1-7月出口60612輛的成績,讓"中國越野"的標簽貼在了撒哈拉沙漠的沙丘上。當山海序列以102.9%的同比增速駛入全球市場,帶去的不僅是220km純電續航的技術,更是"旅行+文化"的價值觀。
同行,與用戶共生的齒輪
從2018年第一屆粉絲文化節至今,捷途的“同行”從不是口號。當其他品牌還在定義用戶時,捷途早已把方向盤的一半交給了車主:山海L7PLUS的雙冰箱設計,源自車友會“露營時需要冰鮮”的提議;CDC電磁懸掛的調校,融合了十萬公里真實路況反饋。用戶的每一條建議,都像投入齒輪的潤滑劑,讓品牌前進的軌跡更貼合人心。
這種共生藏在細節里。120個捷行軍車友會,3萬余人的龐大社群,不只是車主俱樂部,更是品牌的“外置大腦”。他們參與產品試駕會時較真的態度,都成了捷途珍貴的研發參考。
190萬輛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每個“同行者”用鑰匙投票的結果——從山海序列102.9%的同比增長里,能看到用戶對混動技術的認可;從全球車主共繪的文化長卷中,能讀懂“用戶型企業”的真正含義:品牌與用戶從來不是單向奔赴,而是像共生的齒輪,彼此咬合,相互成就,在時光里轉出更遼闊的天地。
汽勢觀:
捷途汽車以“同行”為錨點,在第八屆粉絲文化節上交出了一份獨特答卷:將“用戶型企業”的理念,轉化為可感知的產品創新與文化共鳴。190萬輛累計銷量的背后,是“旅行+”生態從中國場景到全球視野的升維,這種以用戶為圓心、以文化為半徑的全球化探索,不僅定義了混動時代的差異化路徑,更為中國品牌的“出海”提供了具有實證價值的范例——真正的同行,從來不止于并肩趕路,更在于共筑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