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大概是這樣的,粉絲鄒哥在2022年5月,從一位二手車商家那候購買了一臺12款的保時捷911,對,沒錯,就是你現在看到的這個穿了一身綠皮的家伙!雖說車齡十幾年了,但看上去真的還是很帥!
鄒哥說:因為他也不是第一次買二手車了,所以知道車況的重要性。買這輛車的時候,商家給他出具了一份某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當時報告上給出的檢測結果是:排除事故、火燒及泡水!
鄒哥說,正是源于信任,所以當時便沒有任何顧慮的買下了這臺車!
如果故事到此為止,那就是一個第三方檢測機構發揮作用,幫助用戶解決問題的正面案例。但事情到這里還遠遠沒有結束,并且這家機構還在后面鬧出了天大的笑話!時間來到2023年底,粉絲鄒哥準備將這臺車賣回給車商,于是車商找來當初買車時檢測車況的那家機構,再次進行車況檢測,最終檢測出來的結果卻是——這是一臺重大事故車!
前后兩次檢測,同一家機構,截然不同的檢測結果,這就好像是一個活生生的大型雙標現場……
面對這樣的結果,鄒哥心里肯定是難以接受的,從此就走上了協商理賠的道路。但是畢竟時間過去那么久了,不管是車商還是檢測機構,都有了無數推諉的借口。從去年12月一直到今年的4月底,鄒哥的維權之路艱辛且毫無進展!最終只能選擇最后一個途徑,收集證據并準備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身權益。
于是,鄒哥在好友的推薦下,找我們為這臺車做一個事故查勘,根據查驗結果出具一份具備司法效應的鑒定評估報告,方便他下一步維權。
到達檢測現場后,首先對車輛的手續證件進行了查驗,這是一臺2012款保時捷911 Careera S 3.8L,11年12月出廠,16年的3月才首次上牌,說實話,這個庫存時間真的逆天了,哪怕它是超跑,庫存4年我也看不起它!當前表顯5.3萬公里,過戶次數未知。當年新車指導價146.5萬,選裝稍微多一點,落地差不多就200萬了,至于粉絲大哥22年的時候買成多少錢,他并未向我們透露。
實車核對無誤后,咱們就正式開始查驗,由于只是對車身結構進行勘驗,所以我們直接上舉升機檢測底盤。
上架之后首先整個車底掃一遍,沒有明顯的磕碰變形痕跡。拆開護板再確定了一遍,底板是不存在嚴重剮蹭的。使用內窺鏡觀察后縱梁,也沒有發現任何變形或修復的痕跡。
接著拆下前邊的下邊護板,同樣使用內窺鏡從右前縱梁連接板的位置伸進去,就能看見很明顯受力開裂的痕跡,看來這就是客戶說的事故位置了,應該也是那個檢測機構第二次判定為重大事故車的依據。
接著放下車輛,從前到后整車先看一遍外觀,有少許凹陷,右后葉子板有修復,但是面積不算大,里邊也沒有傷到葉子板骨架,只是皮外傷。
然后就是前邊的重點了,拆空前備箱,就能看見車頭全貌了,對比左右大梁,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右側有掉漆、開裂的現象。
接著撬開橡膠套,用內窺鏡檢測右前防撞梁梁頭的位置,可以發現有明顯的變形褶皺,結合底盤下面已知的情況,對比左側,可以確定右前縱梁確實存在受力變形。這樣的情況,按照國標來判定的話,毫無疑問確實是屬于重大事故車的。
到這呢,這臺車的現場查勘咱們就算是全部結束了,共計采集現場照片一百余張,結論也很明確。跟客戶客戶溝通一下結果,咱就撤了。
大家再來看一下當初買車是那個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內的具體內容,明確的顯示了右前縱梁正常。但是,問題就出在當初他們上傳的照片和我現在拍到的照片對比,不能說差距不大吧,只能說是一模一樣!那這個所謂的正常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呢?
難道是靠當初檢測人員的堵門絕技——睜眼瞎?
再聯想一下,客戶現在要賣車了,前面來檢測的還是這家機構,得到的結論卻跟我們現在的結論一致,這是一臺重大事故車!到這里,鐵子們你們懂了嗎?很明顯客戶是被坑得死死的,同一臺車同樣的車況,車商賣你的時候就是好車,你要賣的時候就是事故車,你品,你細品!這是真的很燙!
粉絲大哥在我臨走是囑咐我,回去之后盡快整理材料出具鑒定報告,他這邊已經請好了律師,就等著鑒定報告一出就直接起訴他們追回損失。我知道,雖然這個過程可能會曲折且漫長,但是還是要鼓勵大哥的這種行為,因為好人的退讓只會讓壞人更加肆無忌憚,也希望大哥最能夠早日維權成功!
最后問題來了,老鐵們,你們覺得在這起事件中,車商和那一家前后不一的檢測機構,誰才是責任的主體呢?亦或者二者本就互為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