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路云一體化已經從1.0邁入到3.0新階段,基于多模態大模型和超大算力,實現從數據獲取、數據處理到數據分析的自動化、智能化升級,同時根據人類反饋進行強化學習,使數據更精準、質量更高,為解決自動駕駛“長尾問題”提供了助力。
文丨智駕網智駕編輯部
近年來,全球汽車產業進入大變局時代,智能網聯化加速重塑產業新格局,車路云一體化成為下一階段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產業化應用的關鍵所在,將引領產業新浪潮。
6月18至20日,第十一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CICV2024)在北京亦莊舉行。大會圍繞車路云一體化、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智能駕駛關鍵技術與應用、智能安全等重點話題組織了27場會議,50余家企業參展。
來自汽車和相關跨產業領域的兩院院士、國內外知名企業高層、資深專家等200多位重量級嘉賓參會。
作為大會核心議題之一,車路云一體化的規模化發展和應用受到政府、行業、企業的高度關注與熱烈討論。
在6月19日舉行的“面向量產車輛研發的車路云一體化技術與應用探索”國際邊會上,來自西部科學城、5G汽車聯盟(5GAutomotiveAssociation,5GAA)的專家學者,以及華為、一汽集團、聯通智網、蘑菇車聯等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就關鍵技術進展與挑戰、融合場景部署路徑、車路云協同控制方法等問題開展討論,以期達成行業共識,推動車路云一體化的高質量發展。
西部科學城ICV創新中心云控平臺首席專家杜孝平就車路云一體化產業發展現狀與前景進行了深入分析。
他表示,車路云一體化分為三個階段:
先攻關關鍵技術,再示范試點確保能用,最后規模化應用。從示范到城市應用,需架構一致、標準統一,盤活現有基礎設施,形成商業閉環。
蘑菇車聯CTO郭杏榮圍繞車路云一體化落地實踐和技術創新進行了分享。
他認為,車路云一體化已經從1.0邁入到3.0新階段,基于多模態大模型和超大算力,實現從數據獲取、數據處理到數據分析的自動化、智能化升級,同時根據人類反饋進行強化學習,使數據更精準、質量更高,為解決自動駕駛“長尾問題”提供了助力。
郭杏榮重點介紹了蘑菇車聯自主研發的車路云一體化系統,其全面契合《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規模建設與應用參考指南(1.0版)》,獲得了科技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成果“國際先進”水平的評價。同時,蘑菇車聯推出的業內首個覆蓋車端、路端、云端的標準化產品“MOGOPackage”,可為試點城市建設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及產品。
蘑菇車聯AI數字道路基站及其系統(MRS),已達到中國信通院“車路協同路側感知系統認證”SL3最高等級標準,進一步驗證了其車路云一體化路側感知系統在系統性能、交通參與者感知性能、車流量統計性能、交通事件檢測性能等4個子項13個小項的技術能力,可為L0-L4級別自動駕駛車輛賦能。另外,在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中,蘑菇車聯提交的“車路云一體化自動駕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科技成果被評價專家組一致認為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在“面向量產車輛研發的車路云一體化技術與應用探索”論壇中,郭杏榮強調了車路云一體化技術在實現智能交通系統中的核心地位,該技術通過整合車載傳感器、路側設備和云端處理能力,對城市全域路況進行全面感知和實時決策。同時,車路云一體化通過將大模型部署到車端和云端,能夠實現交通大數據與大模型的互哺,進一步提高大模型的泛化能力和自動駕駛系統的感知水平,使其更好地適應復雜交通環境。
同時,他強調要讓車路云一體化“用起來”。
他表示,要讓車路云一體化系統更可用,首先需要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通信標準、應用標準,用一個標準消除不同區域交通系統的差異性。
其次要全面提升數據質量和精確度,最大限度減小誤差,有助于提高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和交通出行效率。
第三要進一步提高車路云一體化的規模化應用,這是決定未來能否實現商業化閉環的關鍵。當前車路云一體化的應用僅限于智能網聯汽車和部分試點城市,2023年5G和C-V2X前裝搭載量僅為170萬輛和30萬輛,應用規模不足導致公眾感知不夠,其商業價值尚未顯現。隨著智駕功能滲透率快速提升,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規模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一旦成為剛需配置,其技術和商業價值將得到雙重釋放。
華為無線車聯網領域總裁馬金斗結合華為的車路云一體化產業實踐表示,車聯網應用分為座艙應用、車云協同、車路協同三類。座艙應用提升體驗,車云協同處理數據與OTA,車路協同助力L3以上自動駕駛。華為將致力于滿足這三類應用的網絡需求,推動車路云一體化。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總院首席劉斌認為,在引入車路云一體化之后,對于車端來說,不管是輕量級的協同,還是全量級的協同,它帶來的變化和影響對于汽車產業來說是全鏈路和全內容的更新和升級。
此外,北京車網、海康智聯、云控智行、小馬智行、地平線以及理想、蔚來、小鵬、智己、極越、長城汽車等企業代表,結合自身實踐和最新技術進展,展現并傳遞了對車路云一體化與自動駕駛未來應用的堅定信心。
同時,本次會議發布了我國首個《車路云一體化實踐應用白皮書(征求意見稿)》。白皮書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牽頭,聯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蘑菇車聯等頭部科技公司共同編制。這是繼不久前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規模建設與應用參考指南(1.0版)》后,車路云一體化行業又一份重磅文件發布,蘑菇車聯深度參與了上述兩個文件的研討和編制。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標準與咨詢部部長陳桂華在大會現場發布了白皮書,從車路云一體化發展動態、技術實踐、地方實踐、發展建議四個方面介紹了白皮書的編制工作。
陳桂華介紹,作為車路云一體化的代表公司,蘑菇車聯近兩年在技術研發、產品應用和項目落地運營方面為行業作出了有益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值得總結推廣。
今年,車路云一體化技術路線正步入上行空間。
今年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的通知》,為智能網聯汽車未來三年的發展路線定調。
近期,北京市近100億元車路云一體化新基建項目規劃公布,武漢市170億元車路云一體化重大示范項目獲有關部門批準備案,福州、鄂爾多斯、沈陽、杭州等多個城市相關項目啟動招標,標志著車路云一體化正從小范圍測試驗證階段全面進入到大規模示范應用的新階段。
工信部等五部門提出,要建成一批架構相同、標準統一、業務互通、安全可靠的城市級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項目,形成統一的車路協同技術標準與測試評價體系。
今年4月,據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蘇社介紹,中央決定從今年開始,今后幾年連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業內預計,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車路云一體化”重大項目有望進入“兩重建設”范疇。
據統計,截至2024年5月底,全國共建成17個國家級測試示范區、7個車聯網先導區、16個“雙智”試點城市,開放測試示范道路3.2萬多公里,測試里程超過1.2億公里,各地智能化路測單元部署超過8700套,多地開展云控技術平臺建設。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研究顯示,預計2025年、2030年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增量為7295億元、25825億元,增長勢頭強勁。未來,智能網聯汽車同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將成為汽車產業轉型中新的戰略制高點。
當前,業界針對如何實現更安全的自動駕駛在技術路線選擇方面尚存爭議。
為實現更安全的自動駕駛,車路云一體化與單車智能應均衡發展、深度融合、高效協同,共同推進智慧交通與安全出行的發展,加速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應用,滿足人們對優質出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