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技術越卷越強,產品越卷越好,服務越卷越好,品質越卷越硬,出口越卷越多,我們的市占越卷越高。”日前,比亞迪品牌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在《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的主題演講中稱。
當然,李云飛所稱的“卷”,是指“為了在競爭中勝出而努力”,這是市場競爭中的一種常態,不同于現在流行的無效“內卷”。
具體到汽車行業,這是個資金、技術和人才密集型的產業,也是相對競爭充分的行業,可以“卷”出不同的結果,也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中國品牌越卷越強,前五強獨占四席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被疫情幾乎封閉了三年,中國品牌汽車卻潛心卷技術、卷車型,以至于在去年4月份上海車展一鳴驚人,讓蜂擁而言的老外大吃一驚:“原來中國品牌技術進步那么快!”
真實的市場結果,在今年上半年得以體現。
根據乘聯會統計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品牌銷量排行榜上,Top5中有4個是中國品牌:比亞迪、奇瑞、吉利和長安,而豐田、本田、日產、通用等以傳統燃油車為主的合資品牌也榜上有名,但已顯頹勢。
這已經昭示著一種趨勢:過去被德日韓長期霸榜中國汽車市場的格局早已被打破,中國品牌占據了舞臺中央,市占率超過一半,并朝60%的份額邁進。
這也符合汽車強國的特征,世界上任何一個汽車強國,都是以本土品牌為主導。
其中,比亞迪堪稱是“領頭羊“。今年6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4.1萬輛,同比增長35.2%,連續4個月維持在30萬+的銷量上。以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品牌銷量一騎絕塵之余,奇瑞則是月銷20萬的代表,吉利在15萬+,并宣布將年度銷量目標調高至200萬輛。
問界、極氪、理想等頭部新能源品牌都實現了大幅增長。
進入全球TOP 20的中國車企越來越多,開始卷海外市場
依托龐大的中國市場,中國車企在全球的排名也水漲船高。2023年全球Top20的汽車集團排名.比亞迪首次代表中國品牌進入前10,也是中國汽車工業史上70年來的首個進入前10的中國品牌。另外,中國汽車品牌銷量平均增長32.8%,遠超國外品牌。
汽車是個全球競爭性的行業,對于立志成為全球品牌的中國車企,必須“出海”,要走出去、走進去和走上去。
奇瑞是中國品牌走出去的代表,目前國內:國外的銷量占比幾乎做到了1:1,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量達到驚人的53.2萬輛。
比亞迪也正大步走向海外市場,7月份“比亞迪工廠泰國竣工暨第800萬輛的下線儀式”引起了轟動,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在泰國市場迅速崛起,2023年中國品牌在泰國的市場份額為11%,達到了2019年的5倍,當然,搶占的主要是占主導地位日系車的份額;2024年1-5月,中國品牌已經包攬了泰國新能源車前五。
事實上,不僅是泰國,在東盟最大的市場東盟印尼,今年年1-4月,中國車企份額約為3.8%,同比上升了1.4個百分點,純電動車更是占據印尼近9成份額。五菱、比亞迪、埃安、哪吒等中國車企紛紛宣布在印尼建廠。
不僅是東盟,中國品牌汽車在海外市場不斷擴張,在俄羅斯、巴西、墨西哥等市場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1-6月累計出口量279.3萬輛,增長30.5%,中國品牌成為出口的絕對主力。
中國汽車品牌為何越卷越強?
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從原來的只有30%,到現在近60%,從原來合資車占絕對主導,到現在的中國品牌引領市場,為何中國品牌能夠在短短幾年發展如此迅猛?
究其原因,其實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可以說中國汽車品牌是越卷越強。
一是中國品牌的技術越卷越強。過去四年,中國主流汽車品牌的研發投入是四年之前的2.5倍,光比亞迪在2023年的的研發投入就接近400億元,大家都非常重視技術研發,會收到實打實的結果。
第二是產品越卷越好,最近這三五年的產品,跟三五年以前的產品去比,自己跟自己比,自己跟外資的、合資的同行去比 ,中國品牌的產品確實是越卷越好。
第三是服務也是越卷越好,品質是越卷越硬,那很多的一些外部的一些拆車機構、測試機構,就在同一個維度下,把中國的汽車品牌,跟國外的品牌去比較、去試,也證明了我們的品質是越卷越硬。
中國汽車的“卷”恰逢汽車遭遇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的轉變,這種變革不只是新老品牌的交替,也是對整個行業格局的顛覆。
中國造就了全球領先的新能源車產業鏈、涌現出了比亞迪在內的一批巨頭。
從2003年率先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比亞迪對新能源的戰略正確性,也讓其得以在新能源賽道一路狂飆,更引領其他的中國品牌跟隨追趕,形成良性競爭。
小結:“卷”的本質就是市場競爭。在有效的市場競爭中,競爭將推動價格向邊際成本靠攏,從而使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更加合理。同時,市場參與者之間的競爭也會促使它們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以吸引更多消費者。
在汽車行業新一輪競爭中,中國汽車品牌憑借新能源車提供了更好的產品、技術,正在國內蠶食合資燃油車的份額,并不斷向海外擴張,朝打造世界級汽車品牌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