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19日,據CNBC報道,OpenAI CEO薩姆·奧特曼(Sam Altman)在接受采訪時稱,美國可能低估了中國AI進步的復雜性和嚴重性,出口管制單一措施很可能不是可靠的解決方案。
奧特曼近日罕見接受了CNBC等媒體的公開采訪。他表示,自己對于中國AI取得的進步有些擔憂。
他指出,中美在AI領域的競爭深度交織,其影響遠比單純“誰領先”排行榜要大得多。
“在推理能力方面,中國可能構建得更快。此外還有研究能力、產品化水平,整個領域有很多層面。我認為這不會像‘美國領先還是中國領先’那么簡單。”奧特曼稱。
盡管美國不斷升級對半導體的出口管制,但奧特曼仍對這些政策能否跟上技術發展表示懷疑。
當被問及減少對華GPU供應是否會奏效時,奧特曼對于此舉表示質疑:“我的直覺是,這不起作用。”
“你可以對某個環節實施出口管制,但或許未必精準……他們可能轉而自建晶圓廠或尋找其他替代方案。”奧特曼表示。
奧特曼補充說:“我當然希望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但直覺告訴我:這很難。”
開源對OpenAI的影響
中國的AI進步也影響了OpenAI對自身模型發布策略的思考。
雖然OpenAI長期以來一直拒絕將其技術完全開源,但奧特曼表示,來自中國大模型的競爭,是OpenAI最近決定發布自家開放權重模型的一個因素,尤其是DeepSeek這樣的開源系統。
“顯然,如果我們不這么做,未來世界的大部分系統可能會建立在中國的開源模型之上。這無疑是我們做出這一決定的一個考慮因素。雖然不是唯一因素,但它的影響很大。”
本月早些時候,OpenAI發布了兩款開放權重語言模型,這是該公司自2019年推出GPT-2以來首次發布開放權重模型,標志著該公司戰略上的一次重大轉變。此前,OpenAI長期將其技術封閉在應用程序接口之后。
盡管如此,這次開放權重模型的發布仍然收獲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一些開發者認為,這些模型表現平平,并指出OpenAI商業產品中那些強大功能在開放權重版本中被剝離了。
奧特曼并未反駁這一點,他表示團隊是有意針對一個核心應用場景進行優化:本地運行的編程智能體。
“如果世界上的需求發生變化,你也可以將模型轉用于其他用途。”他表示。